|
为了保障参与勤工助学服务的同学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特印发《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安全须知》,希望广大同学给予重视。
一、安全隐患
1、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2、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学们在进行勤工助学过程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如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而让学生做约定外的工作,有些户外工作往往缺乏安全保障等。
3、违法分子为了保障参与勤工助学服务的同学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特印发《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安全须知》,希望广大同学给予重视。
一、安全隐患
1、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2、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学们在进行勤工助学过程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如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而让学生做约定外的工作,有些户外工作往往缺乏安全保障等。
3、违法分子的诈骗圈套。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以各种优厚条件为诱饵骗取学生信任,从而以学生作为其进行违法活动的工具,如非法传销组织或其他非法组织。
4、用人单位利用协议漏洞克扣工资。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不足,故意设置协议漏洞,将协议的内容规定得模糊、概括,甚至设计无效合同蒙骗学生,在用工时经常提出额外要求,用工结束后,利用所签署协议中的陷阱,以种种借口克扣大学生工资,而大学生无法依据有效协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任其宰割。
5、“试用期”工作劳而无获。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兼职学生之后,便提出学生要先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才能被正式聘用,有的还要求进行技能培训,以此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长时间的试用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却以种种借口辞退勤工助学学生,因为处于的诈骗圈套。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以各种优厚条件为诱饵骗取学生信任,从而以学生作为其进行违法活动的工具,如非法传销组织或其他非法组织。
4、用人单位利用协议漏洞克扣工资。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不足,故意设置协议漏洞,将协议的内容规定得模糊、概括,甚至设计无效合同蒙骗学生,在用工时经常提出额外要求,用工结束后,利用所签署协议中的陷阱,以种种借口克扣大学生工资,而大学生无法依据有效协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任其宰割。
5、“试用期”工作劳而无获。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兼职学生之后,便提出学生要先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才能被正式聘用,有的还要求进行技能培训,以此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长时间的试用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却以种种借口辞退勤工助学学生,因为处于试用期,学生无法得到全额的工资,白白地被用人单位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而交纳的培训费等费用,也无法索回,付出了辛苦还得不偿失。
6、推销组织设计推销骗局。
此类型侵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事商品推销、代售的组织,他们要求前来求职的兼职学生购买数额不大的产品或直接交纳现金作为押金,再让学生去推销一些根本卖不动的产品,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销售额才有提成工资。最后因无法完成任务,学生无法领取工资,而押金也被其克扣。
7、“黑中介”骗取中介费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黑中介” 专门欺骗涉世未深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利用一些学生假期求职心切的弱点,向其提供虚假信息,编造出一些待遇丰厚的岗位,诱使学生上钩,之后为其安排假“面试”,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见面后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钱一到手就立刻消失,寻之不得。
8、不法分子“家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设置家教骗局,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谎称使其担任家教教员,引诱其陷入桃色陷阱。这种家教骗局多以“成人考试”辅导为主,被教者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心理防线低、缺乏自我保护常识和能力,对勤工助学者进行不法侵害,然后逃之夭夭。
9、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近两年,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加非法传销活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传销组织先以优厚条件招聘学生来上岗,然后给学生培训,向他们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并抛出高回扣的诱饵,让学生去发展“下线”。被传销组织洗脑的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再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结果害人害己。
二、预防措施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注重对学生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确保所提供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针对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制订以下预防措施:
1、家教宣传都集中在中小学校和规范化、封闭式小区,从家教的来源上保证学生参加家教工作在工作环境上的安全,从源头上尽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
2、对不能提供确定具体信息的工作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工作,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不予安排。待相关信息完全确定后,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方进行安排。
3、对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工作,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每安排一次工作都会与参加工作学生和用人单位签署三方协议,切实提高同学的安全意识。
4、加强工作安排之后的监督管理,及时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沟通。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规定,在一份工作安排之后,都会向用人单位了解用人情况,了解同学的工作情况,确保同学参加的工作不存在安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工作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妥善的处理。
5、针对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相对欠缺的特点,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将加强对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以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应自觉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提高辨别意识,不从事违法的工作。
6、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安排的校外工作,基本都需要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在签定的协议书上必须确定所需的基本信息,只有具备协议书,才能开始工作。确保工作对同学不存在人身上的伤害以及其他安全隐患。
三、自我保护
除了我们制订的安全预防措施,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别,提高防范意识。遇到侵权现象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女同学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早退出并向中心反映。出于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负责,同学们最好通过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联系工作,以期在源头上切断安全隐患。
四、求助处理
(一)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作为我校唯一校级官方学生勤工助学机构,负有对全校参加勤工助学同学的规范和指导的职责。所以我校同学若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有疑难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都可以在本中心值班时间拨打中心电话(0898-66267280),中心会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关帮助。
(二)学校方面
1、学校进一步对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置专门机构(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科)负责勤工助学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贯穿勤工助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对学生勤工助学行为进行系统、规范的统一管理。
2、校勤工对外会形成完善的校外兼职招聘工作管理体系,充当学生和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与商家广泛联系和对商家资质的考察,积极构建勤工助学商家信息档案,确定一些信誉度高、安全可靠的单位作为勤工助学长期合作伙伴。广泛开拓社会资源,倡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积极支持大学生勤工助学,与校方联手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优化勤工助学实践内容,建立长期的勤工助学实践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定期举办校园勤工助学招聘会等招聘活动,为学生和商家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争取稳定性强、待遇优厚的兼职岗位,尽可能减少大学生通过社会中介或独自联系商家外出进行兼职的行为,建立商家在校内进行兼职招聘的唯一窗口。
3、校勤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依据协议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代表学校方面帮助学生与商家沟通、调解,对侵权现象属实而沟通无效的商家,在本校内禁止此商家招聘兼职。
4、对内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帮助其正确选择兼职工作,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在校内发布的兼职信息的管理力度,考察商家资质,对招聘小广告泛滥的现象进行严格控制,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帮助学生过滤校内招聘信息,做好信息保障。
(三)个人方面
1、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兼职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兼职耽误自身学业。在校外勤工助学中应注意自己的学生身份,保持自重,合理规范自身行为,敢于拒绝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工作要求,积极展现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风貌,维护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滋扰。
2、要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提高自身心理防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和保密个人信息,警惕兼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必备措施,减少针对大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
3、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掌握如何辨别招聘信息可信度、如何判断用人单位和工作性质的合法性、如何签订协议、面对侵权行为如何维权等常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并且敢于与侵权行为作斗争,在面对侵权时能坚决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笔者通过详细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侵权问题,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完善勤工助学风险应对机制,以此为广大在外兼职大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的后盾,维护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2014年10月15日
举报
为了保障参与勤工助学服务的同学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特印发《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安全须知》,希望广大同学给予重视。
一、安全隐患
1、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2、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学们在进行勤工助学过程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如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而让学生做约定外的工作,有些户外工作往往缺乏安全保障等。
3、违法分子的诈骗圈套。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以各种优厚条件为诱饵骗取学生信任,从而以学生作为其进行违法活动的工具,如非法传销组织或其他非法组织。
4、用人单位利用协议漏洞克扣工资。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不足,故意设置协议漏洞,将协议的内容规定得模糊、概括,甚至设计无效合同蒙骗学生,在用工时经常提出额外要求,用工结束后,利用所签署协议中的陷阱,以种种借口克扣大学生工资,而大学生无法依据有效协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任其宰割。
5、“试用期”工作劳而无获。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兼职学生之后,便提出学生要先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才能被正式聘用,有的还要求进行技能培训,以此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长时间的试用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却以种种借口辞退勤工助学学生,因为处于试用期,学生无法得到全额的工资,白白地被用人单位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而交纳的培训费等费用,也无法索回,付出了辛苦还得不偿失。
6、推销组织设计推销骗局。
此类型侵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事商品推销、代售的组织,他们要求前来求职的兼职学生购买数额不大的产品或直接交纳现金作为押金,再让学生去推销一些根本卖不动的产品,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销售额才有提成工资。最后因无法完成任务,学生无法领取工资,而押金也被其克扣。
7、“黑中介”骗取中介费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黑中介” 专门欺骗涉世未深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利用一些学生假期求职心切的弱点,向其提供虚假信息,编造出一些待遇丰厚的岗位,诱使学生上钩,之后为其安排假“面试”,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见面后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钱一到手就立刻消失,寻之不得。
8、不法分子“家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设置家教骗局,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谎称使其担任家教教员,引诱其陷入桃色陷阱。这种家教骗局多以“成人考试”辅导为主,被教者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心理防线低、缺乏自我保护常识和能力,对勤工助学者进行不法侵害,然后逃之夭夭。
9、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近两年,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加非法传销活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传销组织先以优厚条件招聘学生来上岗,然后给学生培训,向他们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并抛出高回扣的诱饵,让学生去发展“下线”。被传销组织洗脑的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再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结果害人害己。
二、预防措施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注重对学生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确保所提供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针对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制订以下预防措施:
1、家教宣传都集中在中小学校和规范化、封闭式小区,从家教的来源上保证学生参加家教工作在工作环境上的安全,从源头上尽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
2、对不能提供确定具体信息的工作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工作,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不予安排。待相关信息完全确定后,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方进行安排。
3、对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工作,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每安排一次工作都会与参加工作学生和用人单位签署三方协议,切实提高同学的安全意识。
4、加强工作安排之后的监督管理,及时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沟通。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规定,在一份工作安排之后,都会向用人单位了解用人情况,了解同学的工作情况,确保同学参加的工作不存在安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工作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妥善的处理。
5、针对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相对欠缺的特点,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将加强对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以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应自觉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提高辨别意识,不从事违法的工作。
6、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安排的校外工作,基本都需要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在签定的协议书上必须确定所需的基本信息,只有具备协议书,才能开始工作。确保工作对同学不存在人身上的伤害以及其他安全隐患。
三、自我保护
除了我们制订的安全预防措施,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别,提高防范意识。遇到侵权现象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女同学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早退出并向中心反映。出于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负责,同学们最好通过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联系工作,以期在源头上切断安全隐患。
四、求助处理
(一)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作为我校唯一校级官方学生勤工助学机构,负有对全校参加勤工助学同学的规范和指导的职责。所以我校同学若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有疑难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都可以在本中心值班时间拨打中心电话(0898-66267280),中心会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关帮助。
(二)学校方面
1、学校进一步对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置专门机构(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科)负责勤工助学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贯穿勤工助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对学生勤工助学行为进行系统、规范的统一管理。
2、校勤工对外会形成完善的校外兼职招聘工作管理体系,充当学生和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与商家广泛联系和对商家资质的考察,积极构建勤工助学商家信息档案,确定一些信誉度高、安全可靠的单位作为勤工助学长期合作伙伴。广泛开拓社会资源,倡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积极支持大学生勤工助学,与校方联手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优化勤工助学实践内容,建立长期的勤工助学实践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定期举办校园勤工助学招聘会等招聘活动,为学生和商家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争取稳定性强、待遇优厚的兼职岗位,尽可能减少大学生通过社会中介或独自联系商家外出进行兼职的行为,建立商家在校内进行兼职招聘的唯一窗口。
3、校勤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依据协议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代表学校方面帮助学生与商家沟通、调解,对侵权现象属实而沟通无效的商家,在本校内禁止此商家招聘兼职。
4、对内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帮助其正确选择兼职工作,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在校内发布的兼职信息的管理力度,考察商家资质,对招聘小广告泛滥的现象进行严格控制,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帮助学生过滤校内招聘信息,做好信息保障。
(三)个人方面
1、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兼职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兼职耽误自身学业。在校外勤工助学中应注意自己的学生身份,保持自重,合理规范自身行为,敢于拒绝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工作要求,积极展现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风貌,维护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滋扰。
2、要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提高自身心理防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和保密个人信息,警惕兼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必备措施,减少针对大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
3、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掌握如何辨别招聘信息可信度、如何判断用人单位和工作性质的合法性、如何签订协议、面对侵权行为如何维权等常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并且敢于与侵权行为作斗争,在面对侵权时能坚决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笔者通过详细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侵权问题,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完善勤工助学风险应对机制,以此为广大在外兼职大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的后盾,维护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
|